□百色新闻网通讯员 岑秀杯 黄花辉
鱼塘里鱼儿跳跃,树林下土鸡成群,小溪边鸭子欢快觅食,山坡上山羊悠闲吃草……近日,笔者走进德保县龙光乡徊林村仰屯农专崇的养殖农场,看到一幅产业兴旺、幸福美好的农村画面。
“春节时,鱼、鸡、鸭和山羊都好卖,要努力赚钱,等疫情过后我们办个隆重的婚礼。”农场主人农专崇一边备料喂鱼,一边说道。说话间,农专崇脸上堆满笑容,眼里溢着幸福的光。
今年45岁的农专崇以前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和光棍汉,家里五个兄弟中他排行老小,因家庭人口多,几个哥哥都上学读书,常常缺衣少食,全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为了先让兄长安心读书,还没小学毕业的农专崇就放弃学业跟着父母亲扛起家庭重担。等到哥哥们都读书毕业外出务工,自己发展种养殖产业,家境好转时,他却熬成了大龄“光棍儿”。
农专崇所在的徊林村是典型的山多地少贫困村,仰屯坐落山中,交通不便,农专崇家是贫困村里的极度贫困户。1997年,农专崇曾外出广东深圳务工,进过厂,打过零工,但因无知识无技术,于2005年返回村里靠种植几亩田地过日子,生活依然毫无波澜。2015年,农专崇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要脱单,先脱贫。2015年以来,农专崇享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各项实惠,帮扶干部带领他免费学习各种种养技术,让其接受技术培训,并引导他充分利用村头清澈的泉水资源优势,选地建设开挖池塘养鱼,同时在山坡下养鸡、羊、牛和养蜂。农专崇深有感触:“只有自己努力,才能脱贫致富。”他暗下决心,要依靠双手勤劳致富。
在帮扶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农专崇享受到扶贫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他挖鱼塘、买鱼苗,建羊圈、买羊种,搭鸡棚、买鸡苗......一头扎进养殖场里。不到一年时间,一个小型农场初见规模。2016年,农专崇养鸡出栏200多只、鱼销售1000多斤,他获得了丰收。
产业是脱贫之基。在帮扶干部和有关部门的继续扶持下,2017年,农专崇鱼塘从2亩扩至5亩,养鸡从300只到500只,山羊从30头到50头......2017年底,农专崇实现了脱贫,从此摘掉了多年的贫困户“帽子”。
2020年底,农专崇的养殖产业多元发展,多点开花,鱼塘里2万多尾大鱼,年收入3万多元;山羊50头,出售5头肉羊,收入0.8万多元;出栏土鸡100多只,鸭子40只;栏内还有5头肉牛、山上养蜂8箱......全年收入达5万多元。
更让农专崇欣喜的是,随着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落地实施,他告别了破烂的旧瓦房,在县城乐观岩小区买了宽敞明亮的新居。2020年3月,农专崇又找到了“另一半”,宣告“脱单”。
“她是同乡邻村的,我们认识好几年了,随着家里条件慢慢变好,她也就同意了。”说起准备迎娶进门的准媳妇,农专崇还有些不好意思,双手不停搅拌着盆里的鱼料。
脱贫又“脱单”,实现“逆袭”的农专崇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他计划今年开春后一段时间将再添几头黄牛和几头母羊再繁育,同时增加几箱蜜蜂,扩大养殖规模,让多种产业齐发力,一年四季各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