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网通讯员 米儒聪
在凌云县民族历史博物馆里的一角的三个展柜,陈列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方孔铜钱、铜币,唐开元通宝、北宋景德元宝、南宋建炎通宝、明永乐通宝......中华民国开国纪念铜币。上至中国古代唐朝,下至中华民国,甚至还有海外日本宽永通宝。四海古钱币在这里汇聚,它们是从何而来?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凌云古钱币
据博物馆的曾任馆长罗宗壮介绍说,古钱币除了出土的一部分,大多征集于民间,或是来自群众的捐献。可问题又来了,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群山环绕,交通不便,本土钱币的流通还好理解,可为何连日本的宽永通宝都流通到了凌云?笔者想,这应该与古代凌云的兴盛有关,得从“古府凌云”说起。
凌云建制历史悠久,古称泗城。秦前为百越之地,属桂林郡,汉属郁林郡,唐建双城州。宋皇佑五年(1053年),宋皇朝在凌云设置泗城州,隶属广南西路邕州都督府,管辖利州、侯唐州、归乐州、龙川州,也就是如今的百色、田林、西林、凤山以及贵州的一部分,管辖面积十分宽广。元朝天顺元年(1328年),岑氏土司开始统治泗城州,直至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长达399年。明代泗城州为广西最大的直隶州,州治所辖至贵州罗甸、望谟、册亨、贞丰等县,同时还辖有西隆州、西林、田林、乐业及凤山、天峨、百色的一部分。到了清顺治15年(1658年)泗城州升设为泗城府,结束了605年的州治历史。乾隆五年(1740年)清朝在泗城府设置凌云县、西林县、西隆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凌云县设泗城府,民国二年,又废泗城府设凌云县。1952年,凌云、乐业两县合并为凌乐县,1962年撤销凌乐县,恢复凌云县、乐业县建制。至今有近千年州、府、县治历史。时至今日,境内仍保留有挹翠门、文庙、三星塔、水源寺、云台寺、中山纪念堂等古建筑,千年州府底蕴悠长。
日本宽永通宝
凌云,是百越古道上重要的支点,滇桂黔三省结合部,是三省经济、文化的交流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几度变迁、几度兴衰。这里,曾经是桂西重要的茶马古道之一,凌云白毫茶是泗城土司进贡朝廷的贡品。
再说“宽永通宝”,“宽永通宝”是日本第108代后水尾天皇宽永三年(1626年,相当于中国明代熹宗天启六年)开始铸造的铜币。历经天明天皇至孝明天皇等十个皇朝,到1867年(相当于我国的清同冶六年)止,长达242年之久。中国明朝是1644年灭亡的,所以,“宽永通宝”流通到凌云的时间,最早也应在明末清初之时。
据传,“宽永通宝”钱在中国民间流通了多年,直到清乾隆初年,才被官府知道,怀疑是私铸钱,还另用“年号”,这无异于谋反。于是,乾隆皇帝谕令江、浙、闽各总督、巡抚穷治开炉造卖之人。幸亏江苏巡抚庄有恭的幕僚见多识广,道出来历。于是,两江总督尹继善和江苏巡抚庄有恭“会衔上疏”,讲出来龙去脉,乾隆皇帝才又谕令严禁商船携带倭钱;民间使用的,官为收买。至此,事情才算了结,现存世极少,价格昂贵。
综上所述,“宽永通宝”流通到凌云,也就不足为怪了。笔者认为,这跟凌云白毫茶,跟茶马古道有关,古时,凌云白毫茶是贡茶,大批的茶叶从茶马古道走出凌云,经马背上源源不断地运到各地,与五湖四海的客商交易。日本深受中国的影响,也有着浓郁的饮茶文化,进口凌云白毫茶,也在情理之中。
凌云县是“中国名茶之乡”、广西茶叶第一大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早在1915年巴拿马的万国博览会上,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称赞凌云白毫茶为茶中极品,恕笔者大胆猜测,原来!在三百年多年前,甚至更早之时,凌云白毫茶就已受到了海外人士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