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网通讯员 谢永翠 黄文君 秦一菲
近日,伴着蒙蒙细雨,笔者走进伟利村,看到这里青山环绕,树木葱茏,一条条水泥村道路面平整干净,一排排明亮美观的路灯顺着道路延伸到一栋栋小洋房前,庭院整洁有序,不远处的山脚下柿子树上果实累累,一幅美丽且富饶的乡村风景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而这些无一不是新农村建设结出的丰硕果实。
“小时候,我们伟利村环境是比较差的,房子是瓦房和茅草房,路都是泥路,也很脏,垃圾都乱扔,那时候都养一些小动物之类的,路上到处是动物的粪便,下雨走路的时候裤脚跟衣服上都粘满了泥巴……”家住在凌云县玉洪瑶族乡伟利村伟利屯的村民邓艳回想昔日,苦不堪言。
“我们伟利村是一个纯瑶族村,以前村民思想素质普遍不高,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驻村工作队通过政策宣传,开展脱贫攻坚‘八个一’,瑶家夜校等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群众的思想,家家户户都主动发展产业,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另外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入户道路硬化、路灯、污水处理等项目,提高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伟利村驻村第一书记罗文诚如是说。
据了解,伟利村是一个下辖4个自然屯9个村民小组共有231户993人的纯瑶族村,同时也是“十三五”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村。自新一轮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干群众志成城,于2020年底实现了脱贫。
“我们原来是住在瓦房里的,后来公路通了,家里小孩就去北京那边打工赚钱,赚到钱回来就起了房子,看,我家门前都有了路灯,亮亮的,晚上出来很方便了,现在我就可以享福了,非常感谢党和政府。”伟利村十二坪屯村民韦志宾高兴地说。
“我是村里2015年退出户,岁数大了腿脚经常疼痛不方便出去打工,现在有了公益性保洁员这份工作,每个月有1000元收入,我尽心尽力做好责任区内的保洁工作,把伟利村装扮得干净整洁,国家这几年的扶贫政策真是惠民实在,感谢政府感谢党。”伟利村伟利屯四组村民邓朝四感激地说。
近年来,伟利村经过努力改造,村里4个自然屯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伟利屯、那罗屯、十二坪屯道路硬化全覆盖,还修建了7条产业路总长15公里。全村“3+1”特色产业为八角、油茶、茶叶、优质稻。伟利村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创建等,以环境美、产业绿、群众富、人文美等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现在,脏乱差已成为伟利村的历史,感受到的是淳朴的乡风文明、无处不在的乡村美景和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出去打工好几年了,刚回来,看到村里面变化挺大的,环境卫生变好了,路灯也有了,水泥路也都到家门口,房子也都建起来了,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帮助,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伟利村村民罗成富说。
长居深山的“瑶寨”,如今正昂首阔步,在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奏响脱贫攻坚的时代凯歌。罗文诚说,“脱贫出列不是终点,我们要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脱贫成果。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巩固提升,确保已脱贫的不返贫,切实做到小康路上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