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网通讯员 黄秋玉 黄茂各
2022年,隆林各族自治县以推进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强基本组织,成立乡(镇)党建质量提升攻坚指挥部,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服务群众深度融合。
建好“红色阵地”,激活组织体系“神经末梢”
该县针对基层抓党建精力分散、合力不足的问题,在16个乡(镇)成立党建质量提升攻坚指挥部和副科级党建工作站,有效推动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信息化管理。
着力建强党建工作专业化队伍。党建指挥部由乡(镇)党委书记任指挥长,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由党委专职副书记任副指挥长,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每个乡(镇)均实现乡镇党委专职副书记、组织委员、组织干事、党建组织员等5名以上党务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办公。
以三级督导为抓手压实党建责任。党建指挥部立足于监督指导、收集民意、协调服务三大职能,对各级党组织进行过程监督、动态监控、明责传压,每个乡(镇)指挥部每个月实现进村督导5次以上,县一级成立巡回督查组,开展清单式限期式整改,实地检查16个乡(镇)指挥部,发现问题375个,提出督查意见505条,实现对全县180个村(社区)党建工作全覆盖。
“乡(镇)党建质量提升攻坚指挥部工作人员就是要深入各村(社区)调研了解、谋划和推进党建工作,做到一竿子插到底,严格管理辖区内基层党组织及党员,督导村级党组织正常开展日常组织生活、高质量发展党员、党组织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并对村(社区)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进行日常管理及考核。”该县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党工委书记、基层办主任毛烨介绍说。
当好“红色管家”,党建指挥部变“加油站”
何羊济是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德峨村的脱贫户,今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一直未能外出务工。在家期间,他看到本村的其他农户通过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实现致富奔康,也萌生了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的想法。
在党建质量提升攻坚指挥部的协调下和“土专家”的指导下,何羊济顺利建起蚕房、种下桑苗,并积极参与养蚕培训,今年4到5月份出售的蚕茧收入就达上万元。
这是乡(镇)党建指挥部做好群众服务,推动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何羊济之所以能顺利发展种桑养蚕,得益于该县积极探索推行以党建质量提升攻坚指挥部统领审批服务办公室、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等机构,并加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办公室、驻村工作队管理办公室和绿领人才工作站的“1+N”的基层党建管理模式。
今年以来,该县通过引导党员每月走访联系服务5户以上群众,全县7131名农村党员与25000余户群众结成对子,累计为群众办理承诺实事1858件。
放大“红色效应”,打造基层治理“新引擎”
连日来,因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地质灾害频发,者保乡党建攻坚指挥部在接到群众的求助电话后,了解到民怀村岩冷屯出现大面积地面沉降情况,造成道路开裂、塌陷无法通行,危及群众生命安全。该乡党建指挥部立即发动者保乡党政支部党员、民怀村党支部党员、民怀驻村工作队,一起加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在现场设立警示标志,成功将地灾点涉及的6户10名群众转移至安置点。
在防汛防灾期间,全县16个乡(镇)党建指挥部组织党员战斗在一线,冲锋在前面,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该县通过党建指挥部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机制,从党员群众评价、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梳理研究基层党建工作热点难点,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议,采取集中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实现联动破题。同时,以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为抓手,切实解决困扰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有效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创新成立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指挥部和设立副科级党建工作站以来,始终致力于把党建指挥部建成民情直通车、为民服务站和廉洁监督岗,扎实推动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基层力量下沉,基本实现了‘落实政策不走样,群众诉求有回应,解决问题在基层’的目标。”该县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苏勇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