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日报社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田东:“塑形+铸魂”奏响理论宣讲最强音
来源:右江日报   2022-11-16 09:55:06
  百谷村红军后代宣讲员在宣讲。
  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进网站。
  利用壮话快板进行宣讲。
  县宣讲团成员深入基层与群众开展互动式宣讲。
  开展“乡村夜话”活动宣讲党的惠民政策。
  文艺宣讲让理论学习更接地气。
  深入易地安置点开展宣讲。
  深入乡镇开展宣讲,推动理论学习全覆盖。
  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进校园。
  “干部讲堂”宣讲推动理论学习学深悟透。
  红领巾讲解员声情并茂讲好党的故事。

  搭起宣讲场地,群众围台而坐,宣讲员走进群众中间,和群众话家常、讲故事、学理论;讲者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听者聚精会神、入脑入心。

  在田东县,这样的宣讲活动时而出现在干部讲堂,时而出现在田间地头,时而出现在企业车间……

  近年来,田东县通过创新形式打造理论宣讲品牌,以“三个聚焦”塑形,“三个推动”铸魂为抓手,奏响理论宣讲最强音,真正让党的理论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聚焦队伍建设  推动理论宣讲专业化

  建强队伍,壮大理论宣讲主力军。田东县培育韦良成、覃建良等一批宣讲骨干,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整合党校、社科、各单位党务工作者等体制内资源,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熟悉社情民意的理论宣讲专家队伍。从“五老”人员、基层党员干部、优秀志愿者、道德模范、红军后代、红领巾讲解员中选出宣讲人员,建立理论宣讲小分队,打造一支群众身边的宣讲队伍。

  同时,该县创新方式,推动理论宣讲全覆盖,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村级广播等平台,结合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精神文明建设、法治教育、民族团结等工作,全面开展理论知识和惠民政策“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活动。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发展一线、田间地头,使理论宣传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温度。据统计,近两年来,该县各级各部门宣讲员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1.36万场次,受众33.8万多人。

  聚焦平台建设  推动理论宣讲普及化

  田东县整合资源、融合阵地,调动全员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宣讲、主题宣讲、微宣讲、艺术化宣讲、沉浸式宣讲,打通宣讲“最后一公里”。

  “热词”“双语”宣讲接地气。紧扣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选取若干理论“热词”进行微宣讲。在平马镇梅宁村,宣讲员选取乡村振兴等“热词”进行宣讲,通过辅助教具,既讲清楚乡村振兴“是什么”“怎么干”,又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同时,采用双语或多语进行宣讲。在作登瑶族乡,宣讲员运用汉、壮、瑶三种语言进行宣讲,让留守老人、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众听得懂宣讲内容。

  文艺宣讲暖人心。利用每年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宣讲,挖掘创作“一镇一节”民间文艺作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通俗易懂的山歌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祥周镇“夫妻档”、林逢镇壮族唐皇非遗传承人、那拔镇山歌手等宣讲员,用快板、唐皇调、山歌积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各项方针政策。

  乡村夜话宣讲谋振兴。利用群众晚上空余时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时机,组织开展“乡村夜话”学理论。印茶镇那板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面对面向群众宣讲政策理论,与群众共叙乡村夜话,共谋振兴蓝图,有力推动了全县“七大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高质量发展  推动理论宣讲实践化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田东县各级领导干部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该县紧扣“一年打基础、三年赶先进、五年走前列”目标任务,上下坚定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共下一盘棋,以“七大振兴”为主线,以“五园一县一区一基地”为抓手,全力推动田东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该县先后获得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点县、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先进县、自治区乡村振兴考核优秀县、2022年中国西部百强县等100多项荣誉。

  (本版文图均由田东县委宣传部提供)

【网络编辑:黄素雲】